扁鹊医术影响
扁鹊用自己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
中文名称:
扁鹊
又名:
秦越人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事迹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扁鹊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扁鹊出生年是前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出生地是在河北沧州。从扁鹊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生活在战国时期。尤其是他的医术十分高超,曾游历全国各地,积累了大量的行医经验,并自创了望闻问切一些看病方法。
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对于扁鹊这个名称来自于一个典故。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将喜鹊当作喜事,当医生走到哪里就是为哪里的人带来健康,就如同喜鹊飞到哪里,就会为哪里带来喜事,所以民间就将医术十分高明的秦越人称之为扁鹊。
扁鹊在诊视疾病过程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在全地各地行医生涯中,有着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总结出四种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扁鹊称它为望色、听声、写影、切脉。
扁鹊对于疾病十分重视,例如著名的齐桓公事件,当他见到齐桓公时候就觉得他有病在身,于是再三叮嘱他。最后应自己疏忽大意,没多久就病逝了。扁鹊对于疾病预判,认为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