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少女

时间:2023-06-16 02:09:06编辑:揭秘君

这是一个悲伤到极其残忍的真实事件,被拍成纪录片《跟海豚说话的女孩》。

20世纪60年代,NASA资助了一个海豚实验项目,研究海豚是否可以习得人类语言。

女孩玛格丽特成为最重要的研究员。她与海豚彼得朝夕相处,亲密接触和欢爱。后来她撒手而去,结婚后过着快乐的生活。

而海豚彼得因为她的离去,选择闭气不再呼吸,永远地沉入海底。

《跟海豚说话的女孩》深读

古怪的神经科学家约翰·雷利撰写了一部书《人与海豚》,这是第一本声称海豚能表现出复杂情绪的书——例如,它们能控制愤怒,而且和人类一样,也会因受到伤害而发抖。

雷利在书中说道,一些海豚物种的大脑比人类的大脑大 40%,推测他们能够进行某种形式的心灵感应,这是理解外星交流的关键。

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看完这本小说后,很感兴趣。而德雷克就是著名NASA奥兹玛计划的发起人,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寻找外星生命的创始人。

有了德雷克,雷利就等于有了资金。德雷克帮他从NASA和政府机构获得了实验基金,希望他尽快搭建出人类和海豚的沟通桥梁。

1960年代,雷利利用基金建造了一个实验室,上层是工作区,底部是海豚池。整个实验室被建在风景如画的加勒比海岸圣托里尼,并起了个名字叫海豚角。

从外面看,它就像另一座宽敞的维尔京群岛别墅,带有螺旋楼梯,通往阳光明媚的阳台,可俯瞰整个加勒比海。

圣托里尼

20岁的女孩玛格丽特很喜欢动物。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妈妈给了她一本关于一只会说话的猫的故事书。激发了她对动物及其交流方式的迷恋。

如果能看到动物能说话,和人类无差别交流,成为她心中很期待的一件事。

1963年圣诞节期间,玛格丽特的姐夫告诉她有个“秘密岛屿”再做有关海豚的实验。听说此事的她立刻抱着好奇心驱车前去 。

到达实验室后,玛格丽特见了实验室主任贝特森。她单刀直入:“我听说你们有海豚……就来看看能做点什么。”

贝特森带她参观了海豚室。尽管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贝特森和雷利都觉得她很有天分,于是玛格丽特就留下来了。成为一名海豚研究员。

玛格丽特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工作努力的她常常和海豚一起,并给他们起了名字:帕梅拉、西西和彼得。

在每天的课程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鼓励海豚发出人类的声音,学习英语。

提及与三只海豚的共度时光,她说:“西西是最大的那个,爱出风头、有点吵闹,就像在主持节目一样。”

“帕梅拉非常害羞,也有点胆小害怕。彼得是个年轻男孩,他已经性成熟了,有点调皮。”

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玛格丽特遇到了瓶颈。就像养鸟养狗,让动物说人语,本是枯燥又乏味的过程,而且进展很慢。

但她没有气馁,决定住在海豚角,和它们朝夕相处。她把自己的想法报告了给主任贝特森。

1965年6月,他们重新设计了海豚屋,注满了水。6月15日,玛格丽特搬了进来,她的头发剪成了短发。

整个实验楼的楼上和阳台都被 18 英寸深的盐水淹没,彼得可以在里面游泳,而 玛格丽特可以趟着水过去。

天花板上挂着一张桌子,她的床是一张悬浮的泡沫床垫,后来她在上面装上了浴帘,这样彼得再冲她泼水时,就再也不会被弄湿了。

玛格丽特的食物基本都是罐头食品,以尽量减少与外人的接触。

1965 年 6 月至 8 月,近10 周时间,玛格丽特几乎与彼得生存在一个密闭空间,彼此只有她和它。

《跟海豚说话的女孩》剧照

回忆起那段时光,玛格丽特表示“太完美了。” 她只需要忍受一下沉积在电梯井里的淤泥,除此之外,一切都很有趣。而自己的同事只能整天对着镜子。

当她和同事通过电话交流时,彼得还会跑到她旁边,在她头顶上大声地叫,仿佛是故意为了打断通话。

玛格丽特和海豚彼得亲密地一起生活、睡觉、吃饭、洗澡和玩耍。然后就是进行最主要的功课——语言实验。

据说,彼得是一个好奇而敬业的学生。雷利的实验团队确定海豚可以调整发声频率来模仿人类声音。并声称彼得从玛格丽特那里学会了“ball”和diamond”等词单词的发音。

玛格丽特一周里和彼得待六天,第七天的时候彼得就会被送回海豚池,与母海豚帕梅拉和茜茜待在一起。

《跟海豚说话的女孩》剧照

然而,第三周的时候,进入青春期的彼得开始变得情绪失控,经常会无缘无故地日夜抱怨和大声喧哗。

玛格丽特对此筋疲力尽,情绪失控,开始有抑郁症的迹象,心思也无法完全放在工作上,开始想要离开。雷利觉得这是沉闷狭小的空间带来的隔离问题。

但好在玛格丽特一直在坚持,为了彼得的一点点进步,她甘愿付出更多努力。

后来,“彼得开始b起,当我和他一起玩时,他经常b起。”

当玛格丽特完成训练后,会坐在水池边,双腿浸在水池里,忙自己的其它事。这时,彼得就会凑上来,久久地盯着玛格丽特的膝盖。

它仿佛被玛格丽特迷住了,她告诉采访者, “彼得喜欢……和我在一起。”“会在我的膝盖、脚或手上摩擦自己”。

“我并没有感到不舒服——只要不是太粗糙。”一开始发生这种情况时,他们就会把彼得送回海豚池。然后海豚池就遭了殃,后续的清理工作就像一场噩梦。

所以,最后玛格丽特不太情愿地决定手动满足海豚的性冲动。她会帮它融入,然后想抓痒一样,只要摆脱抓痕,他们就能共同完成。

根据玛格丽特的说法,从那以后,彼得突然变得越来越温柔,开始通过用牙齿在她的腿轻柔地抚摸向她“求爱”,并用长吻轻轻滑过她的小腿。

那时的彼得非常执着和有耐心,气氛非常温馨安静,她说“那非常的珍贵,非常的温柔……”。

你不清楚真相的人,听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他们很和谐。

但当你得知彼得实际上是一只海豚时,也许就不是这样了。

但玛格丽特坚称:“这对我来说并不是性……或者说是比较感性吧。在我看来,它使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我去那里是为了认识彼得,也是彼得一生中注定的一部分。”

随着人豚之恋的发展,玛格丽特与海豚彼得的关系总是让人觉得是怪异的,难听些,是扭曲的。

对此,实验室负责人雷利则说,玛格丽特的奉献精神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我不会干涉那些事!”

就这样,人和海豚的语言沟通研究了一段时间。资助人德雷克想要看看雷利的研究成果如何,于是派人去海豚角考察情况。

当详细的报告被呈给德雷克时,德雷克大失所望,根本就没有破译海豚的语言问题。

于是对这个项目的投资就被削减了。但玛格丽特对彼得的依恋却与日俱增。

1966年,海豚角负责人雷利开始执迷于用LSD 改变思想。

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吃了它,能把平时一本正经又严肃的白大褂科学家变成一个狂放不羁的嬉皮士。

雷利极其不负责任地把LSD注射给了海豚彼得和他自己。庆幸地是,这种药物似乎对海豚几乎没有影响。

随后,雷利的这种傲慢行为惹恼了资助人,实验室关停。彼得被送到狭小又几乎没有阳光的迈阿密实验室。

几周后,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约翰亲自打电话告诉我,”玛格丽特说,“他说彼得自杀了。”

是的,确实是自杀。海豚不像我们那样是自动呼吸,他们的每次呼吸都需要有意识的努力,然后才能完成气体交换。

如果海豚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难以忍受,就会深吸一口气,然后沉入海底。

伤心欲绝的彼得不理解玛格丽特为何离它而去,留它一个人在那里。失去这段感情的悲伤太多了。

就像注定要失败的爱情一样,当它结束时,其中一个悲痛欲绝,并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玛格丽特也很伤心,但最终还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彼得不用再被束缚在密闭的迈阿密实验室里了。“它不会不开心,它只是走了。”

海豚彼得是无辜的,玛格丽特引诱了它迷惑了它,他们之间不应该发生这些感情。这样,彼得也不用自沉海底了。

实验失败后,玛格丽特嫁给了同事,他是负责此次项目的摄影师。他们生了三个女儿,而废弃的海豚角成了他们的家。

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彼得在水里等着她了。

往期推荐:

19岁女孩被迫嫁给舅舅,教唆情人给丈夫净身后灭口,印度转性了?

FBI历史之最:20岁女孩被绑架成奴隶,睡7年棺材,却为罪犯求情

美国童婚:10岁当妈,11岁嫁强奸犯生9个娃,奥巴马夫人发来贺信

变态杀手实录:17分钟虐杀录音成FBI特工心理训练工具,残暴TOP1

《熔炉》:教师性侵聋哑学生30余名,最小的7岁,最短刑期仅1年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海豚##纪录片推荐#

上一篇:孙烈臣

下一篇:美洲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