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嫦娥五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中国的嫦娥五号是2020年11月24日发射的。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准时并成功发射,之后探测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17日再入返回、安全着陆,整个工程任务现在转入科学研究的新阶段。23天的时间内,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环环相连、丝丝入扣。扩展资料:系统组成1、探测器系统嫦娥五号探测器总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后续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2、火箭系统嫦娥五号的发射任务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承担,此次发射任务是中国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次发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执行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成功首飞;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的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
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
嫦娥五号样本可以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这些来自月球的物质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精准地确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根据计算陨石坑的方法,月球也是为其他行星测年的重要参考。
11月24日
“出发”——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2月1日
“到达目的地”——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
12月2日
“已揽件”——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自动采样,并将样品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
12月3日
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
12月6日
“已装车”——嫦娥五号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
12月17日
“已送达”——嫦娥五号重返地球。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具有什么特点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这种环境将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进程因此对防腐技术要求较高。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是我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因为四面环水,天气衍变非常复杂,气象情况相对恶劣,这也给“嫦娥”任务的气象保障带来新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发射任务开始前的一个月,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发射场阴雨不断,台风外围影响更是成为常态。文昌发射场的气候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水、强雷电、强台风”等“三高三强”的特点。价值意义: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嫦娥五号执行此次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预计年底前发射,发射成功后意味着什么?
嫦娥五号执行此次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2020年11月24日,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扩展资料:研制历程2020年9月,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透露,嫦娥五号将于2020年底前发射,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同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11月23日18时30分许,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液氧液氢低温推进剂,计划于24日凌晨4时至5时择机实施发射任务。12月4日,旗开月表,五星闪耀。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嫦娥五号预计年底前发射,发射成功后意味着什么?
嫦娥五号预计年底前发射,发射成功后意味着将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扩展资料:嫦娥五号主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同时,嫦娥五号的系统设计面临五大挑战。第一是“分离面多”。相较于神舟飞船和“嫦娥三号”均只有两个部分需要分离,即两个分离面,“嫦娥五号”有5个分离面,分别是轨道器和着陆器组合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轨道器和支撑舱及轨道器与对接支架。这些分离面都必须“一次性成功”。第二是“模式复杂”。探测器需要经历多个飞行阶段,还需要完成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着陆等关键环节,并且设计约束多。其中,上升器与轨道器需要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轨道上完成对接,在这里无法借助卫星导航的帮助,需要依靠探测器自身实现交会对接。第三是“细节严酷”。为获取月壤样品,“嫦娥五号”无人采样器将通过采样钻头深入月球内部和采样机械臂月球表面采样两种方法,再把样品转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与轨道器对接,最终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第四是“温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温度约零上180摄氏度,夜间零下150摄氏度,昼夜温差约330摄氏度。另外上升器发动机点火瞬间达到上千摄氏度,如何避免烧毁上升器和着陆器,对研制团队提出挑战。第五是“瘦身压力”。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有严格的约束,一方面要尽可能对分系统进行“瘦身”,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产品较少,必须确保质量可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五号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气候具有“温、高湿、高盐”的特点。嫦娥五号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1月24日,嫦娥五号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11月25日,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11月28日,嫦娥五号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1月29日,嫦娥五号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具体的工程目标是三个方面:1、突破跟采样返回相关的新的一些关键技术。2、实现地外天体的自动采样返回。3、进一步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