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疑人被抓了吗??
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疑人被抓了吗??嫌疑人刘振华跳河自杀,尸体在2018年5月12日下午被警方打捞出来。随后,警方通过对尸体DNA鉴定,确认此次打捞出的尸体系犯罪嫌疑人刘某华。至此“5·7”故意杀人案正式告破。警方结合视频监控资料了解到,受害人李某某于5月5日23时53分许,在沃金大酒店门口乘坐刘某华的滴滴网约车,后该车行驶了15公里,于6日0时25分许开到梁州大道与始祖路交叉口西南角的荒地中(尸体现场)。0时51分许,该车离开并沿梁州大道向南行驶约10公里至航兴路庙后安村附近的大桥上,之后不再移动。民警顺线追踪,于5月8日11时30分许,在航兴路该大桥上发现此车。通过调取河道监控发现,5月6日1时6分许,疑似有人在嫌疑人停车处跳入河中。同时,专案组通过对发现尸体现场和遗弃车辆现场两地的物证及相关生物检材进行收集勘查后,比对出多处刘某华遗留的相关生物检材信息。此外,技术人员在嫌疑车辆所停位置不远处,发现桥面玻璃围挡有破损,随即对该破损处进行检验,并检出被害人李某某的DNA。综合勘验结果,警方初步断定该处为刘某华跳河处。根据所有证据,专案组组织侦查员从两个方面对刘某华进行搜捕。一是对刘某华居住地进行摸排蹲守,并在辖区发布协查通报,同时对其上网追逃;二是联系专业打捞队伍参与对刘某华的搜寻,并由专业潜水员在疑似刘某华跳河处及上下游进行水面搜寻和水下打捞。5月12日4时30分许,通过多方努力,在距离嫌疑人跳河点下游约50公里处的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经过牙齿、纹身等外部特征辨认符合嫌疑人体貌特征。12日上午,警方对打捞出的尸体DNA样本完成鉴定,与此前在案发现场搜集的嫌疑人刘某华DNA样本分型一致,确认打捞出的尸体系犯罪嫌疑人刘某华。还有不懂的吗?
如何正确看待于丹现象?大神们帮帮忙
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她对受众的心灵影响是积极的。 在最近的图书市场上,于丹是最耀眼的明星,可在有一些人眼里,则是最刺眼的明星。一个昨天还默默无闻的大学教 师,一夜之间成了中国最畅销图书的作者,其作品迅速创下销售数百万册的奇迹,这个现象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和广泛争议。批评的声音相当尖锐,斥为学者的堕落,斥为国学的庸俗化,不一而足。我认为,不必这样痛心疾首,不妨把心态放平一些。 在我看来,所谓于丹现象有两层含义,一是电视文化媒介向印刷文化领域的胜利进军,二是大众文化传播向传统文化资源的胜利进军。对其中的得失,需做具体分析。 无论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心得》,其热销是靠了央视强势媒体之力。倘若不是先有了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和两位在节目中的走红,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在走红之前,易中天已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了4本书,但销量都有限。他原是一个作家型的学者,有才情,文字功夫也好,估计他自己也承认,以前好些文章的水准在《品三国》之上。可是,直到同一家出版社出了电视讲本《品三国》,才带动前4本书也比较畅销起来。一位文笔很好的作者,必须先在电视上展示口才,然后才在出版上获得成功,可见电视的威力多么显著地伸展到了书籍出版领域。 我基本不看电视,因此,直到媒体报道中华书局即将出版《于丹〈论语〉心得》,首印几十万册,我才第一次知道于丹这个名字。当时的感觉是,中华书局疯了。甚至是,中华书局穷疯了。事实证明我的商业眼光远不如似乎一向古板的中华书局。于、易两位作品的热销是一次检阅,证明了电视机前他们的热心观众是一支多么庞大的队伍。 我对电视导致的泛娱乐化趋势深感忧虑,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一些电视人与学者联手制作文化含量较高的节目,这种努力值得肯定。有些论者担心,于、易的走红会使学界人心浮动,都想上电视,走这条快速名利双收的捷径,不好好做学问,导致学界的堕落。依我看,这种担心未免可笑。当今学界确有严重的堕落现象,但不在于上电视,而在于腐败,那些热衷于在体制内攫取权钱的所谓学者何尝是在好好做学问。 同时,我相信,学界真正的核心力量,那些热爱智性生活的真学者,他们的定力岂是这小小的诱惑动摇得了的。 当然,一定会有人怦然心动,跃跃欲试,那就让他们去试好了,只要他们有这方面的才能。在这个传媒时代,知识界发生分流,一小部分干传播比做学问更在行的人去干传播,这很正常。不过,请不要抱着中大彩的动机去干,须知公众的热度从来不会持久,所以媒体必须经常更换其发行的“彩票”品种,如同“超女”一样,电视讲本的热销也注定是短暂的。 出于好奇,我看了于丹两本《心得》的部分章节,觉得她大受普通观众欢迎并非偶然。她的专业是传播学,她的确深谙传播的诀窍,她的种种心得首先是建立在传播学心得的基础上的。人们不由自主会想起《读者文摘》这样的杂志,《花香满径》这样的励志书,奥修这样的心理导师,其间有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共同模式,即通俗的小哲理配上感人的或有趣的小故事,而于丹运用起这种模式来真个得心应手。从内容看,她有极明确的定位,针对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和人们普遍的内心焦虑、空虚,她紧紧抓住淡薄外在功利、回归内心世界这个中心论点,无论讲《论语》还是《庄子》,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落脚于这个中心论点。她十分了解外部生存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压力,能够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了缓解压力和疏导心灵的效果。 对于丹的批评,集中在她的解读方式上,指责其过于通俗、牵强甚至颇多硬伤,会导致国学传播的庸俗化。我的看法是,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 那么,她的讲述会不会使受众对原著产生误解呢?如果这些热心受众不读原著(很可能如此),当然会的,他们会以为《论语》、《庄子》就是这个样子。凡是只凭道听途说去了解大师思想的人,误解是必然的。不过,只要他们从于丹那里接受的心灵影响是积极的,产生这一点误解没有什么关系,对他们无害,更害不到他们并无兴趣的国学头上。 最后要问:于丹对受众们的心灵影响是积极的吗?我的回答基本是肯定的。在当今这个重功利、轻精神的社会,我们需要提醒心灵生活的有效声音,而从反应的热烈看,应该说于丹的提醒十分有效。我的一点保留是,她过于把心灵生活归结为心灵的快乐了。“《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这个断语下得太轻率。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或曰人生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是有特殊而深刻的内涵的。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本身,至多是世界观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决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对社会现实的关系也决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有可能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经典降低为心灵鸡汤了。 够多了吧?。。。
21岁空姐深夜乘滴滴遇害司机被抓了吗?
从郑州机场乘网约车空姐被杀害案有了新进展,5月10日13时,云南祥鹏航空公司通过官方微博@祥鹏航空 消息:经郑州警方通报确认,祥鹏航空员工李某于2018年5月5日晚从驻勤酒店搭乘网约车前往市区途中不幸遇害。据了解,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目前仍在逃。5月10日下午13时16分,@祥鹏航空发布了题为《关于祥鹏航空员工遇害事件的声明》:《关于祥鹏航空员工遇害事件的声明》 经郑州警方通报确认,祥鹏航空员工李某于2018年5月5日晚从驻勤酒店搭乘网约车前往市区途中不幸遇害。我们对年轻生命的陨落及失去一位亲爱的员工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对遇害员工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每一位员工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会坚决保护家人的人身安全、维护家人的合法权益。在这样一个悲痛万分的时刻,我们始终坚定地陪伴着家属,不遗余力地为家属提供法务咨询、心理援助等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们感谢并呼吁广大民众向郑州警方提供线索,期望案件早日侦破、将凶手绳之以法。愿逝者安息!此外,滴滴方面也发布通报,称对于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滴滴沉痛的自责。滴滴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目前案件正在侦破过程中。滴滴将尽最大努力协助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还李女士和家人一个公道。据了解,遇害空姐今年21岁,身高1米74,是家中的“独生女"。河南都市频道报道,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凶手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