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什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介绍如下:实验步骤:记录凸透镜的焦距。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v<2f)。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 <u2f)。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实验目的和结论: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①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下不同情况下的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②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在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所成的像。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有哪些?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介绍如下:实验步骤:记录凸透镜的焦距。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v<2f)。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 <u2f)。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实验目的和结论: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①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下不同情况下的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②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在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所成的像。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4.①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成像性质不变,像变暗。②成实像时,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5、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凸透镜成像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组装。由大到小的改变物距,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物距为30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相,像距为14.6cm。减小物距,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继续减小物距,使物距为10cm,移动光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记录结果完成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