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允许孩子担任班干部,都是出于哪些考虑?
班干部,是个锻炼人的职务,班干部是联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纽带,是老师的小助理,也是同学的小帮手。担任班干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但是,考虑到孩子年纪尚小,时间管理能力不强,出于价值观形成期,不少家长不愿孩子担任班干部。一、基于学习成绩的考虑身为班干部,孩子平时需要帮助老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也需要聆听伙伴们的需要,将他们遇到的问题整合,遇到大事情向老师反映。然而,除去班干部的角色,孩子也是一名学生,工作与学习难免会遇到难以平衡之时,不少家长担心到自己的孩子不善分配时间,因为班干事务,而忽略了学习,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学生仍需以学为本,若因担任班干部而影响学习,岂非舍本逐末?二、基于价值取向的考虑班干部,像是一个光环。在大多数人看来,担任班干部,已经是一种被老师青睐的荣耀,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但是,这种固化的观念难免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让孩子在没有自己的判断之前,就已经被灌输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观点。况且,近年来,班干部职权滥用,职权集中和职权任性的职权异化现象屡见不鲜,孩子对于班干部的权利使用尺度尚不能很好把握,有较大的主观臆断,难免受到同学关系的影响。所以,不少家长并不希望孩子担任班干部。锻炼孩子的途径有很多种,与其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如让孩子在完成繁重的学业之后尽情享受与同伴间的嬉笑打闹,有充分的课余时间可以分配,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充实自己,而不是盲目跟风的担任班干部。
逼孩子当班干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行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孩子在中学阶段学习时,主动要求让孩子做班级干部,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利远远大于弊。做班级干部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由于是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让自己更加阳光,开朗和包容,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要想管理班级其他同学,首先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在学习上努力靠前,在守纪和做人上争做同学标兵。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成才,忽视成人方面的要求。真心期待我们的家长朋友在这些方面有所认识和转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单单只是追求学习好,成绩好的书呆子,一入社会容易被边缘化淘汰。那么要想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就得从小培养,抓住机会得到切实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说,竞选班委,在学校的日常事务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能力,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服务同学,既有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深受师生好评,获得好的人缘。身为班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力量。这就在无形中督促孩子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以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度学习生活,这对低年级小孩子的散漫松懈是有利的约束。班干部不是简单的手握老师赐予的尚方宝剑对同学颐指气使滥用职权,而是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同学克服困难,处理班级日常琐事,努力协调同学关系,做好老师与同学的有效沟通,凝聚班级实力,做好班级小管家的职责,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对孩子是一笔不小的财富。